內在動機是一種由內心驅動的力量,讓人們因為從事某項活動本身獲得的滿足感、對某事感興趣以及因為克服挑戰獲得成就感而更主動參與。這種動機通常會帶來更積極的投入程度和持久性,因為它源自個人的內在需求,而非外在的壓力或獎勵懲罰。
曾經,我並不是一個擁有成長心態的人。還在當上班族時,老闆曾說我的 mindset 不夠,至今我仍記得他那恨鐵不成鋼的語氣(笑)。儘管能完成任務,我卻不太相信自己能應對從未接觸過的挑戰。
然而,自從加入 AndAction 團隊並成為一名生涯教練,這三年來,經常感受到內在動機的驅動,並擅用我的優勢。這讓我做著熱愛又富有意義的工作,而工作職涯也成為我在休閒興趣、身心健康、人際關係等四個面向中滿意程度最高的一環。
我認為,在 AndAction 這樣強調教練式領導的團隊中,我們深知內在動機的重要性。內在動機與夥伴們的參與程度和完成的專案成果息息相關。
當需要分配任務時,我們傾向讓每位夥伴自行選擇自己擅長和喜愛的工作內容。夥伴們容易做得愉快,並且主動優化它。這種主動權操之在我的方式,結合當責文化,讓我們每個人願意為自己的工作負責並努力做好。
內在動機是影響個人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,以下我回顧過去的個人與教練客戶經驗,整理了幾個不同面向的實例讓大家更好理解:
提升學習與工作成就
幾年前,A 客戶愛上了滑雪。她發現滑雪能不斷克服挑戰,並享受穿梭在雪景與森林、山丘之間的過程。
於是,她積極練習語言、訓練體力、調整體態、考取不同級別的教練證照,並在不適合滑雪的季節找彈性的工作。雪季時,她每天早出晚歸,教課之餘不論天氣好壞持續練習,反覆研究如何更有效率地達到理想的跳躍動作。
為了這項熱愛的事,她制定了嚴格的生涯職涯計畫。每次與她討論計畫與行程,都能看到她閃閃發亮的眼睛,從中感受到她真心的喜愛與認真。
促進個人滿足感和幸福感
當一個人對某項活動感到興趣時,這項活動本身就能帶給他們滿足感和樂趣,他們願意主動去做。
今年三月,我開始看影片自學編織物品。起初幾個作品幾經波折,但每次的過程與完成經驗都讓我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。
編織既滿足了我從 0 到 1 創造的渴望,又能在不同作品中面對全新挑戰,兼具樂趣與滿足感。
當我需要充電時,拿起鉤針進入編織的心流,專注在當下做好一件事,幾個小時後便能重新充滿能量。
增強自我效能感
盤點過去因內在動機完成的那些「本來以為做不到,最後完成」的事情,同時是幫自己建立「原來自己做得到」數據庫,數據庫越大,自我效能感就越強。
轉職成教練時,我面對未知的產業與生活工作型態,伴隨著手足無措的情緒。從大量練習公益客戶當起始點,經過數不清的順遂、低谷、持平的階段性循環。
實作派的我很喜歡看工具書,自己實際使用看看效果如何,持續微調並挪出更多的時間練習,最後邀請客戶試試看時,也讓我更有底氣,慢慢地學會妥善運用手上資源、完善教練技巧,也逐步增強自我效能感。
我常常在想,如果每個人都能找到他出自內在動機、廢寢忘食、很享受過程的事,那有多麽幸福啊!每次都很期待與客戶一起去試試看新事物、一起留意他提到什麼眼神會閃閃發光。
內在動機會推動不管是工作或生活上的自主學習,從挑戰裡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,而且呀,當我們的「原來自己做得到」數據庫越來越多時,下次面對挑戰或遇到困難時,回想先前的正面經驗,這會讓我們願意再試 n 次,持續增強自我效能感。